新聞中心

考古文博學院在太原發(fā)現(xiàn)西漢木質簡牘等文物

2018/10/25    信息來源: 北大新聞網(wǎng)   作者:    編輯:

  2018年4月至9月,考古文博學院與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開展太原東山古墓祔葬墓M6實驗室考古工作。項目于近日獲得重大發(fā)現(xiàn),出土大批西漢木質簡牘。這是在山西境內(nèi),同時是黃土高原半干旱地區(qū)首次發(fā)現(xiàn)簡牘文物。本次考古還出土了成套漆奩盒與銅鏡、琴瑟樂器組合、漆案、漆盤、漆耳杯、漆纚冠、銅印、玉印、串珠等珍貴文物。M6屬于太原東山西漢墓葬群,主墓據(jù)推測可能屬于代王及王后。

木簡紅外照片

  考古文博學院助理教授王愷任項目工作組副組長,負責出土文物保護工作。王愷任職于文物保護教研室,研究方向為文物材質分析方法及有機質文物保護修復。王愷團隊在現(xiàn)場工作中開展了一種全新的實驗室考古工作模式。他們利用本專業(yè)跨學科研究優(yōu)勢,將文物分析實驗室建立在考古發(fā)掘現(xiàn)場,整合多種分析手段,實時對各種出土物的材質及保存狀況進行檢測,為發(fā)掘提供指導。這一嘗試打破了通常實驗室考古發(fā)掘與文物保護工作順次開展的形式,使文物信息的提取更加及時和全面。借助這套工作模式,王愷團隊在現(xiàn)場發(fā)現(xiàn)了糟朽嚴重的木質簡牘文物。M6實驗室考古及文物現(xiàn)場應急保護工作對于東山漢墓群主墓,以及半干旱地區(qū)其它木槨墓的發(fā)掘和保護提供了新方法的示范。

  考古文博學院文物保護教研室曾承擔北京大學藏西漢及秦兩批簡牘文物的實驗室發(fā)掘及保護研究工作,對簡牘文物的清理記錄、科學分析、保護保藏具有豐富的經(jīng)驗,已形成一批系統(tǒng)性科研成果。此批漢代木質簡牘文物即將運抵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開展下一步工作。隨著研究深入展開,北京大學文物保護學科將進一步提升在簡牘科學分析及保護領域的學術地位。

參加實習師生合影

  本次實驗室考古同時是考古文博學院和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本科生聯(lián)合培養(yǎng)項目的實習課程。有5位雙學位及輔修生參加了文物出土現(xiàn)場應急保護工作。這是北京大學本科教學改革建設高質量、多層次的跨學科本科教育項目的一項重要成績。

上一條:梅宏教授、孟杰教授當選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 下一條:邱水平任北京大學黨委書記 郝平任北京大學校長

關閉

版權所有2021?北京大學教育基金會|京ICP備15026609號-1

地址:北京大學鏡春園75號|郵編:100871|電話:86-10-62759066

石河子市| 宁化县| 万宁市| 渑池县| 邵阳县| 措勤县| 平阳县| 龙门县| 宜城市| 永安市| 新民市| 丹凤县| 龙里县| 中江县| 石城县| 周至县| 梨树县| 长武县| 平山县| 上林县| 崇文区| 福建省| 黄龙县| 福建省| 成都市| 辽源市| 池州市| 凌云县| 长寿区| 石河子市| 正镶白旗| 济阳县| 旺苍县| 天峨县| 呈贡县| 双峰县| 高要市| 嘉定区| 淳安县| 察雅县| 民勤县|